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 > 衡水要闻 >
励志哥宋志强夫妇:靠卖菜买新房 培养女儿考进衡中
时间:2019-01-31 15:10 来源:衡水新闻网—衡水晚报
衡水日报新闻热线:0318-2073456 衡水晚报新闻热线:0318-2065067、2061234
励志哥宋志强夫妇:
靠卖菜买新房
培养女儿考进衡中
宋志强在菜店里。 彭宝辉 摄
在衡水市区永兴路南门口街,有一家开了7年多的“小强蔬菜店”。店主宋志强今年40岁,实诚本分、干活勤快,和妻子以卖菜为生,日子过得辛苦却踏实。
凌晨5时,冬天的夜还很黑,宋志强打起精神从床上爬起来,随后骑上三轮车一溜烟开进了东明蔬菜批发市场。“冬天这个时间进菜算是晚的了”,他说,“夏天的时候,夜里两三点就得起来。”
凌晨的衡水,寒风刺骨,记者跟随宋师傅去进菜,直到6时30分才装好车,感觉手脚都僵住了。宋师傅搓搓手,哈一口气说:“早就习惯了!冬天不怕冷,夏天不怕热,咱干的就是这买卖,不付点辛苦怎么能挣到钱啊?”
6时40分,宋志强满载一车蔬菜急火火地从批发市场回到店里,招呼妻子把一筐筐新鲜的蔬菜卸到店里,又给正上二年级的小女儿简单做好早饭,自己没顾上吃一口就赶紧给几个老客户去送货。每天,夫妇俩都要忙到下午一两点才能歇一歇,小睡一会儿,就又开始了下午到晚上的忙碌。“现在到了晚上八九点才能收摊。附近小区的住户多,有的老人晚上出来锻炼结束后,会顺带买点菜回家。”宋志强说。
宋志强老家在桃城区邓庄镇,20多岁就来到市区谋生计,最早开了一家小吃店。2011年,夫妇俩放弃干了7年的小吃店生意,转行做起了蔬菜批发零售。“当时,主要是为了方便照顾小女儿”,宋志强的妻子说,“那时候刚刚转行,不懂行,也不好意思吆喝。夏天进了一车茄子,卖出去的很少,多半车都烂了。”回想当初摸索着卖菜的日子,夫妇俩感慨万分。“为了孩子,为了生活,就得硬着头皮上。”靠着俩人勤勤恳恳、不辞劳苦的打拼,菜店经营得越来越顺,由于待人实在,蔬菜新鲜、足斤足两,来买菜的居民多了,来批发菜的“大客户”也多了。
这些年来,除了大年初一初二回一趟老家,宋志强都在为菜店忙碌。过年的时候,为了不耽误来店里批发蔬菜的老客户做生意,他从大年初三就开始营业。就这样辛辛苦苦积攒多年,去年终于买了一套新房子。
虽说现在条件比当初好多了,但是夫妇俩和小女儿还是住在临街平房改造的门店里。菜店附近就是衡水中学和东明小学,大女儿在衡中上高一,小女儿在东明小学就读。“住得条件差点没关系”,宋师傅坦诚地说,“能跟家人在一起就好了,这样方便相互照应。”
回顾起这些年的经历,宋志强最自豪的是大女儿努力学习考上了衡中,最愧疚的也是当初对她照顾不周、陪伴太少。他回忆:“大女儿小时候曾跟妈妈说,我一定好好学习,以后不让爸爸妈妈卖菜,卖菜陪着我和妹妹的时间太少了!”“孩子自己争气,我们俩会拼尽全力给孩子创造学习条件。做父母的辛苦一些没事,就是为了孩子有个好的生活。只有发奋学习才能有比我们更开阔的眼界、更美好的生活!”
展望新一年,宋志强的愿望很简单也很直白:“孩子们学有所成,我们俩继续好好经营这个小店,能多挣一点钱,多陪陪孩子!”
本报记者 彭宝辉 杨雯
(责任编辑:丹微)声明:
·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,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,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,请立即与衡水新闻网联系,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。
·本网刊登的服务信息、联系电话等,均为公益性质,请您在参考使用时须谨慎,如有问题请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。并通知本网删除此信息。
·电话:0318-2065027 衡水新闻网 传真:0318-2023128 邮箱:hsxww1@163.com
·稿件处理时间:9:00—18:00
阅读推荐
衡水日报
衡水晚报
文化衡水
新闻发布
教育名城
生态衡水
微党课
辟谣
县域新闻
专题策划
● 2019,我和衡水一起加油
● 美丽河北·e起过年
● 新春走基层
● 聚焦2019衡水市两会
本文标题:励志哥宋志强夫妇:靠卖菜买新房 培养女儿考进衡中